阿德勒教養學,提倡鼓勵取代稱讚。
鼓勵可以讓人長出正向的力量,
而稱讚會讓人依賴外在的評價。
兩者其實很像,但效果卻有天壤之別。
但是做,才是鼓勵而不是稱讚呢?
感謝林胤國心理師,
提供了5種鼓勵的語法給大家參考與練習:
1. 肯定正面特質/能力及具體行為
語法: 指出正向特質與能力 + 描述實際作為/具體事件
例如: 你願意向別人道歉,承認自己的錯誤,
我發現你是一個勇敢且負責任的孩子。
2. 指出貢獻與感謝
語法:描述實際行為 + 該行為帶來的影響
例如: 謝謝你在媽媽做晚餐時幫忙照顧妹妹,有你的陪伴,
妹妹不但玩得很開心,讓媽媽也能專心做晚餐。
3. 指出努力與進步
語法:描述作品/行為 + 指出努力與進步
例如:你不用別人幫忙,就可以自己穿好鞋,
才一周的練習,我就發現你進步好多喔!
4. 表達信心
語法: 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(行為/能力/特質) + 我相信.....
注意: 必須考慮孩子真實能力,必要時提供陪伴與協助。
例如: 這個故事你已經努力練習很多次了,我相信你明天上台時一定
可以清楚表達出來,我對你有信心。
5. 傳達接納與認可
語法: 描述具體的行為、表現、情緒、意圖、態度與興趣。
注意: 單純描述孩子外顯行為或內在心理狀態,
傳達"我看見你....","我知道你....",不需要加其他指導或要求
例如: 上課時我發現大家都能專注聽講,我很佩服你們用心學習的態度。
我看見你很興奮的拿著作品,又唱又跳地來找我,
你很想跟我分享,而且你很喜歡自己的畫喔!
在這5種鼓勵的語法之中,其實非常重視提出具體的事實,即所謂的證據。
在事實基礎的佐證之下,會比單純空泛的稱讚"你好棒喔!"要來的讓人信服,
也會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正向行為,及此行為對他人造成的(良好)影響,
間接促進孩子,更願意維持或鞏固自己的的正向行為。
當然囉! 以上的鼓勵法則都是需要練習再練習。
尤其對我或很多人來說,
小時候並不是在鼓勵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,
這些話語對我來說,是既陌生又不自然,
但我相信,透過不斷地練習,會更能熟能生巧,
我也很期待,在鼓勵原則的應用之下,
我的孩子或學生會有怎樣令人驚豔的轉變呢?!